責任編輯:本站編輯 來源:中國農藥工業網 日期:2025-09-02
葡萄轉色期是葡萄生長過程中一個關鍵的階段,它不僅是前期管理與后期采收的過渡期,更是影響葡萄品質和產量的重要時期。科學管理葡萄轉色期,不僅能有效提升葡萄的品質,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,確保葡萄的健康生長。本期“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”特別邀請到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部經理 侯立老師對葡萄轉色期管理要點與病蟲害防治的詳細解讀。

(掃碼收看完整直播課程)
葡萄轉色期是指葡萄果實從綠色逐漸轉變為紅色、紫色或其他成熟顏色的過程。這一過程不僅體現在外觀上,更伴隨著果實內部生理變化。從生理角度看,轉色期是葉綠素分解、花青素和類胡蘿卜素逐漸形成的過程,同時果實酸度降低,糖分上升,口感從酸澀逐漸變得甘甜。因此,轉色期的管理重點在于促進葉綠素分解、花青素積累和糖分增加。
不同葡萄品種的轉色特性差異較大。例如,陽光玫瑰等品種在轉色過程中容易出現果銹等問題,需要特別注意區分果銹與炭疽病等病害。品種特性決定了轉色的難易程度和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。
光照強度對葡萄轉色有顯著影響。充足的光照有助于花青素的合成,促進葡萄轉色。如果轉色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或光照不足,影響光合作用,會導致上色不良,甚至引發其他生理問題:這個時候,補充氨基酸等肥料,彌補光合作用不足的問題,對于產量較高的果園,可以配合去除老葉,鋪設反光膜等措施,增強光合作用,提升葡萄轉色水平。
適宜的溫度和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葡萄轉色。夜間溫度較低時,葡萄的呼吸作用減弱,糖分積累增加,從而促進轉色。因此,在在轉色期,應降低棚內夜溫和同時降低高溫對葡萄的影響。
合理的營養管理是葡萄轉色的關鍵。氮、磷、鉀等元素的合理搭配對葡萄轉色至關重要。例如,氮肥過多會導致葡萄葉片生長旺盛,延遲轉色;而鉀肥不足則會影響糖分積累。因此,在轉色期應適當控制氮肥的使用(需要補充氮肥時,一定不要使用硝態氮肥),增加磷鉀肥的施用。
白腐病是葡萄轉色期常見的病害之一,尤其在露天栽培的果園中較為常見。白腐病主要通過土壤中的病菌殘體傳播,通過雨水飛濺到果粒上引發病害。發病初期,果粒會逐漸發白,穗軸和果粒上會出現褐色病斑,嚴重時會導致果粒脫落。防治白腐病的關鍵在于減少病菌的傳播途徑,如及時清理果園內的病殘體,避免在雨季進行農事操作。同時,可以使用唑類藥劑等進行預防和治療。
炭疽病是葡萄四大病害之一,尤其在轉色期容易爆發。炭疽病主要通過病菌侵染果實,初期表現為果粒上出現小黑點,隨著病情發展,病斑逐漸擴大,形成輪紋狀病斑,導致果實腐爛。防治炭疽病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,可在果實轉色前使用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,減少病菌的侵染機會。一旦發現病果,應及時摘除并銷毀,防止病菌擴散。
(三)灰霉病
灰霉病在葡萄轉色期也較為常見,尤其在套袋果中較為嚴重。灰霉病主要通過病菌侵染果實和花序,導致果實腐爛,表面出現灰色霉層。防治灰霉病的關鍵在于提前預防,可在花期和套袋前使用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,減少病菌的侵染機會。同時,要注意果園內的通風透光,降低濕度,減少病菌的滋生環境。
白粉病在設施栽培的葡萄園中較為常見,尤其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容易爆發。白粉病主要通過病菌侵染葉片和果實,導致葉片表面出現白色粉末狀物質,影響光合作用,果實表面也會出現白色粉狀物,影響果實品質。防治白粉病的關鍵在于控制果園內的濕度,及時通風透光,減少病菌的滋生環境。同時,可在發病初期使用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,控制病情發展。
在葡萄轉色期,應適當控制氮肥的使用,增加磷鉀肥的施用,促進果實糖分積累和轉色。同時,可結合氨基酸肥料等有機肥料,提高果實品質,增強植株的抗逆性。
轉色期應避免過量灌溉,保持土壤適度干燥,促進果實糖分積累。同時,要注意排水,防止果園內積水,導致根系缺氧和病害滋生。
轉色期是葡萄病蟲害的高發期,應加強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。定期檢查果園內的植株,及時發現病蟲害并采取措施進行防治。同時,要注意合理使用農藥,避免對蜜蜂等有益昆蟲造成傷害。
葡萄轉色完成后,應及時采收,避免果實過度成熟導致品質下降。采收時要注意輕拿輕放,避免果實受損,影響儲存和銷售。
葡萄轉色期是葡萄生長過程中一個關鍵的階段,科學管理轉色期不僅能有效提升葡萄的品質,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,確保葡萄的健康生長。通過合理施肥、科學灌溉、病蟲害防治和適時采收等措施,可以有效促進葡萄的轉色和成熟,提高葡萄的產量和品質。希望以上內容對廣大葡萄種植者有所幫助,祝大家都能收獲高品質的葡萄。